11月3日上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黄埔大讲堂第51讲在进德楼301教室举办。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东升应邀进行了题为“从‘奉诏译’到‘进译’:三国至北宋佛经汉译史检视”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邢杰老师主持。
首先,任教授从标题的历史由来为听众解读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大唐盛世时,文化和经济一样繁荣,对各个教派的经文有翻译需要,即出现了“奉诏译”和“进译”的翻译现象。从2012年国家立项开始,任教授所参与的“国家翻译实践:翻译现状”课题于2015年开始发表研究文章,其课题涉及国家制度化与制度化翻译、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构建和国家翻译实践学科体系建构研究等各个方面。任教授还提到,国家翻译学逐渐学科化,有许多研究者都对其研究并发表了学术论文。
任教授解释道,本研究通过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的佛典藏经数据库及其他古籍,检视佛经汉译史中的“奉诏译”“进译”现象,发现二者分别在三国吴和唐朝就已经出现,纵向观之,具有内生性演化的特点。其同在于二者都是王朝国家个体性权力主导型国家翻译实践,经文能否冠以“奉诏译〞标识从而成为国家治理文本,取决于皇帝的个体性权力;其异在于“进译”是“奉诏译”的前置条件,“奉诏译”是“进译”成功的标志。
任教授提到,他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会做研究的方法。使用各种文献数据库搜索文献的能力是研究生同学首先要培养的能力。研究思路是从文本的有趣现象入手,再把理论升华。例如,观察“进译”经文,发现其题名多冠以“奉诏译”字样,如文中涉及到的《圣佛母经》《圣无量寿》《如来庄严经》《七佛讚》《吉祥持世经》;再观察“奉诏译”经文,229年吴主孙权登帝之后,因其信服支谦的佛学造诣及博学才慧,赐予其官职。241年(赤乌四年),太子孙登去世,支谦归隐,故支谦奉诏译《佛说法律三昧经》应发生在229-241年。最后再从这些现象中归纳系统性的理论。任教授总结道,奉诏译和进译于佛经翻译和国家治理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显现了译者在国家治理实践中的自省自觉。译者主体性得到释放,增强了中国佛经翻译事业的活力。二是将佛经翻译纳入了国家礼治的范围,这是翻译治理的礼治新样态,彰显了佛经翻译事业的仪式感、崇高性,有利于翻译秩序的构建,促进佛经翻译事业的发展。
最后,邢老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多关注任教授这样的优秀研究人员作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这样才能利用学术思维和方法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