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翻译学院学子
在国际和国内的口译大赛中接连斩获佳绩
8月29日至8月30日
高级翻译学院
19级MTI应用口译2班
孙佳昕
在第九届全国英语口译大赛
京沪粤港澳台大区赛中
荣获赛区一等奖及口译之星称号
孙佳昕同学获奖证书
孙佳昕 (左一)
9月25日,由莫斯科大学举办的
第四届COSINES Pi国际口译大赛决赛
在线上举行
高级翻译学院
18级英语口译专业
王小羽
荣获学生译员冠军
王小羽同学获奖证书
王小羽
潜心准备,日积月累
当被问及该如何准备口译比赛、积累经验的时候,孙佳昕和王小羽都不约而同地答道——“靠平时的积累”。
积累”包涵双重含义,其一是对于比赛所做的前期准备和相关话题用语积累,其二则是在平常学习生活中所做的日常练习、复盘、以及话题专项积累。
王小羽提到,在比赛前期会有一个“短期准备”。
即比赛3、4天前比赛方会给参赛选手大致的译题方向,让选手自行进行准备。而选手就需要在准备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将译题方向与当下的时政、时事热点灵活结合,由此来进行相应的“猜题”及语言准备。
孙佳昕 王小羽在比赛中
除了短期准备外,更重要的是“长期准备”。
正所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学习、练习口译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舞蹈圈有这么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晓,三天不练观众明白”。如此看来,在口译圈内也同样适用。口译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进步的唯一途径,就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练习。
王小羽
王小羽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围绕一个特定话题,来做译前准备、练习和后期反思,以此来积累相关知识和言语表达。在练习中也要着力解决自身的长期性问题,比如英语发音的问题。
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方向又是大于努力的。所以要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对于孙佳昕来说,在平时的练习与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个人习惯合理划分学习时段,然后在做事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先做好正事再放松,保持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孙佳昕
淡泊输赢,心态放平
这次比赛,不论是赛前还是赛后,孙佳昕和王小羽都是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应对的。
于孙佳昕而言,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比赛的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焦虑,所以可以按照自己平常的习惯和步调继续练习。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使孙佳昕能在赛场上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能有更好的发挥。
相似的,王小羽也认为:口译比赛有一个重要特征:它时间非常短,还没来得及细想就结束了。因此在赛前、比赛中都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比赛前可以给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不是来争高下判输赢的,我是来学习切磋的。在翻译时、比赛时也不要去想“好紧张怎么办”之类的。而是要专注于翻译本身,将意思听懂并尽力翻译出来。
适应变化,迎接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译员们存在的必要性也逐渐受到了部分社会人士的质疑。人工智能真的能取代译员?
在未来,我们不得而知。
但在可视范围之内,译员的优势与翻译质量仍然高于人工智能。
在孙佳昕看来,尤其在口译领域,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冲击短期内影响较小,它们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角色存在。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走好脚下每一步。
因此,人工智能也是翻译行业未来的一个潜在“竞争”对手。对此,王小羽想对翻译学子们说:
“做翻译首先要打好语言的基本功,比如语法,发音等等。同时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平时要坚持多读书多看报,不要排斥,要广泛地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觉得自己做的是无用功,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给自己设限,多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多听老师的建议,多去问一些问题,老师给的建议真的很有用。”
未来将会如何,我们无法预测。正因为其变幻莫测,才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