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大讲堂第27讲——
认知翻译行为研究:
思维、体验、感官的一体化
一、主讲人:罗选民
二、时间:2021年12月16日(周四)9:00
三、地点: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进德楼学术报告厅506
四、主办单位: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高级翻译学院
五、讲座内容简介:
认知翻译学的研究目标是翻译过程,它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语义、语法及转换中的认知机制等展开研究,是一种理论导向的研究,并没有构建立体的翻译认知行为。认知翻译行为研究的对象是译者,认为译者的思维、经验与感官共同作用于翻译过程之中。由于研究目标的指向不同,认知翻译学研究几乎忽略了元体验与感官的因素,而认知翻译行为研究则强调翻译实践中思维、体验、感官的一体化。本文提出了认知翻译行为的话语模式,它立足在教学的土壤之中,指导学生如何在翻译实践和批评中遵守认知翻译行为的准则,思考如何为翻译教学服务---揭示译者的认知思维规律—为翻译教学提供参考--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翻译认知行为研究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生命灵动,把体验、思维、感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六、主讲人简介:
罗选民,广西大学君武学者、讲席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首批二级教授,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六届、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第二、三、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人文艺术部外籍委员、(香港政府)大学资助委员会(UGC)人文艺术学部委员;Routledge出版社英文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内外出版编、著三十余部,译著十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Journal of Ameriasia, Babel,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anslatology, META,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Translation Studies,《清华大学学报》《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曾获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89)、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第三届全国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6),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2020);从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积极参与黄埔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