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 正文

以翻译促文明互鉴,让世界读懂中国——广外首倡“云山杯”国际远程口译大赛圆满落幕

时间:2022-01-18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智能时代远程口译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我校倡议发起以“文明互鉴·我的中国故事”为主题的“云山杯”首届国际远程口译大赛。

大赛由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口译教育评价联盟、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共同指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广外高级翻译学院、黄埔研究院及中新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承办,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和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协办,上海译牛和阿里翻译提供技术支持。

大赛共设置英、法、德、西、俄、韩、越、泰、印、马、老、缅、柬13个外语语种,以真实远程口译工作平台为依托,共吸引来自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英国利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法国图卢兹政治学院、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越南河内大学、泰国曼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3218名选手报名,参与中译外方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高水平同台竞技。经过初赛、复赛遴选,全球共有188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于1月15日在广外知识城校区海丝知识中心三楼报告厅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决赛特别邀请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中国驻柬埔寨前特命全权大使张金凤,联合国中国书会前会长、纽约总部资深译员温学军,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员、社科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苟皓东,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与公共事务主任陈一春,河北师范大学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军,广外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彭启贵,作决赛主题报告和主旨发言。

参赛选手在线聆听发言人的讲话,按组别进行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比赛。赛事在珠江经济台、B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大赛最终决出13个语种的冠亚季军和一二三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石佑启、副校长王廷惠、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主席乌罗什·彼特(Uroš  Peterc)、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资格考试办公室主任闵艺、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钟智翔、中新广州知识城合作事务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晖出席决赛并致辞,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蓝红军做大赛总结。开幕式由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主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主持开幕式

特邀嘉宾作总决赛主题报告

石佑启强调,翻译是人类文明互鉴的桥梁,翻译的使命就是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效的跨文化交流。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初心与使命,培养一批能胜任各领域对外远程交流任务、擅长中译外的高素质多语种翻译人才,服务国家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战略需求。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资格考试办公室主任闵艺表示,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更是民心相通的前提条件。用好语言这条无形之路,能够打破文化壁垒,增进中国与世界在教育、文化、经贸等各领域的互学互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她还介绍了全国翻译资格考试国际版在全球推广的成功案例,希望国内外选手能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译互通、增进互信,共同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交流与互鉴。

乌罗什·彼特认为,远程口译已成为国际会议的工作常态,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领域。AIIC祝贺广外首创本次活动,并期待与中国院校展开更多合作,培养更多国际一流口译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多语传译服务。

钟智翔指出,社会需求的不仅是单一的语言人才,更需要高水准的“翻译家”、融通中外的“世界通”、增进友谊的“民间大使”和熟知国际规则的“专门家”。培养上述“通才”,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水平的实践平台,广外倡议本次大赛,为后疫情时代的翻译实践另辟蹊径了“云端”竞技的机会。

徐晖在致辞中表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高端翻译与外语人才,此次大赛抢抓后疫情时代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与国际语言服务行业新机遇,能为知识城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选手比赛现场


评委观看选手表现并评分

在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征程上,中外青年学子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拉近民心相通的重要新生力量。本次大赛打造以赛促建、以赛促学的中外青年文化交流新平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新黄埔研究院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海丝知识中心B1栋

院长邮箱:hpi@gdufs.edu.cn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