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主办,高级翻译学院和翻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黄埔大讲堂第59讲在知识城校区进德楼506报告厅举办。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屈文生应邀进行了主题为“翻译与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的知识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赵军峰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屈文生教授从对近代中国法学评价的角度切入,与在座同学分享了了解翻译与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知识发展关系的重要性。屈文生教授指出,“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这一词在西方存在也不过200年的时间,其表述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中文世界中的术语“国际法”经历了从“各国律例”到“万国公法”到“公法”再到“交涉法”的复杂变迁,这不仅佐证了翻译在国际法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功用,也是译者决策映射出的国家法治话语权的历史现实。
接着,屈文生教授介绍了“国际法”的知识转型这一十分重要的过程。国际法观念和国际法知识在中国的发展,并非是一个单向线性的过程。在近代中国,国际法主要经历了“律例”知识范式的改造以及知识系统转型,伴随着这一过程而生的是外语学科的持续发展,《万国公法》《星轺指掌》等著作在这一时期被翻译引入,同时作为教材使用。但实质西方国际法是为自身殖民主义服务,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秩序受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法译著影响并开始逐步瓦解,这也引发了学界对于国际法译入的批评。
通过分析“国际法”的知识转型,足可见翻译与国际法知识体系建构的密切关系。屈文生教授从翻译本身的建构性与知识自主性出发,明晰了中国国际法的自主知识体系,并指出在今天的知识体系构建中,仍然要重视翻译发挥的作用。最后,屈文生教授总结并强调道,构建自主的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不能全靠翻译,但又离不开翻译,需要通过翻译引入参照物,更需要翻译实现其对外传播。而我们构建自主的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目的就在于遏制单边主义的逆流,阻断美国法全球化或全球法的美国化。
主题讲座后,在场硕博士生积极向屈文生教授提问,与屈文生教授热烈交流,屈教授高度赞赏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并做出内涵丰富的解答,同时也对青年学者们提出了深切的期许。讲座尾声,赵军峰教授致结束辞,对屈文生教授表达了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